世界上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属不同的文明,只有了解各个文明的本体特征并予以尊重和理解,才能使自身处于恰当的位置。通过对各个文明的比较,了解历史上文明发展的不同道路,比较各种道路的优劣得失,找出各个文明中的有益因素,并创造性地加以吸收和改造,可以为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铺垫基础、积蓄材料;通过对文明互动、互鉴研究,获得经验和教训,可以认识到文明的交流互鉴应建立在对各种条件充分评估的基础上,借鉴的样板也应是正向的。可见,研究世界历史上的文明本体、比较、互动与互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文明比较、互动、互鉴研究需要深刻了解各主要文明的本体特征,跳出以往单个文明研究的局限,站在新的高度全面地俯瞰世界文明史全貌,从纵横两个维度的交织研究,把握和认识文明发展的进程、文明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文明的共同性和特殊性、文明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文明间的各种相互关系等。对世界文明进行多维度的综合性、创新性探讨,才能得出对世界文明完整的、系统的、有深度的规律性认识。其学术价值在于,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通过对世界主要文明的本体、比较、互动、互鉴研究,为加快构建我国世界文明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做出贡献。
对世界历史上主要文明的本体、比较、互动与互鉴进行研究,当有一个明确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引领人类文明向更高阶段提升。文明应具有不断自我扬弃、不断感受时代气息、不断吸纳外部有益因素的开放机制。文明互动、交流、互鉴,有利于塑造新的文明形态。在世界历史众多主要文明中,欧洲文明是最为引人瞩目者之一,本组专题以文明四论为引领,从文明比较、互动与互鉴视角切入,分别从学术史、空间及文化视域对欧洲文明的现代转型及大小分流之论争、欧洲文明的古典渊源、欧洲文明民族认同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期冀为现代文明的建设提供历史参照,为拓宽文明史研究的理论视野提供镜鉴。
——学术主持人:刘景华
文明四论:本体、比较、互动、互鉴
刘景华
1671金沙城线路检测
文明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单位,其基本性质是“复杂的社会组织”。对文明及文明之间关系的研究,可从本体、比较、互动、互鉴等多个维度进行。文明自身具有一整套的核心价值观念和行为体系,可称之为文明的本体,它是文明的灵魂和认同标志。正因为文明各具特色,文明模式和发展路径多元,才应对文明进行比较,包括整体性的宏观比较和专题性的微观比较。文明间互动是各种主客观条件下的自发行为。共时性文明双方介入互动的力度以及互动对双方的影响力强弱,均有程度差异;而先在文明对后来文明的影响是单向度的。互动多是正向促进社会发展,但也有强制性互动造成破坏或缺乏互动造成发展迟滞的反例。文明互鉴则是有意识的、主动性强的高级互动。互鉴行为的发出是精神层面认识的产物,互鉴内容多在物质和制度层面,不顾自身条件的盲目模仿则难以取得成功。
欧洲文明的现代转型
——以转型、大分流与小分流的争论为中心
徐浩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欧洲文明的形成始于中世纪早期的后半段,大大晚于公元前三四千年以来在欧亚大陆诞生的几个原生文明。然而,欧洲文明却在中世纪中晚期至早期现代最早自主实现了现代转型,赶超了那些古老而辉煌的亚洲文明,其演变过程与原因一直引人关注。西方学者对欧洲文明从中世纪向现代转型的自我认识始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晚期和21世纪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问世,对于正确认识欧洲文明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人类追求进步事业的一笔宝贵财富。通过梳理近两个世纪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厘清欧洲文明走向现代的关键历程,分析欧洲文明特别是西北欧地区后来居上的主要原因,有助于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后来者选择正确的目标建设自己的现代文明提供历史参照。
欧洲文明的古典渊源:文明互动的一个案例
王超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古典传统长期存在,并对新生的欧洲文明的成长产生了深刻影响,具体表现有:罗马法为欧洲政治文明的框架构建提供了重要元素;古代文化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素材宝库和创新力源泉;古希腊理性精神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的保存推动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等等。通过对古典文明要素的吸收、采纳和创新,欧洲文明不断进行着自我塑造,最终形成独特的现代文明道路并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古典文明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属于文明互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即同一地区先在文明与后来文明的单向度、历时性互动。关注不同文明互动类型对于拓宽学界关于文明史研究的理论视野有一定参考价值。
否定性·生成性·排他性: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阐析
王云龙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中古史研究所
843年查理曼帝国分裂,在否定东部罗马帝国即拜占庭与东部教会即正教的基础上,西欧地域—族群共同体认同潜滋暗长。其一,西欧民族鄙夷(古)罗马(拜占庭),否定帝国,认同自我,民族认同觉醒。其二,历史文本为民族认同进而锻造民族国家提供了历史支撑。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亦渐次见诸历史文本,历史文本不仅是西欧民族认同生成系谱,更是其民族国家合法性叙事。其三,语言是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的直观标志。随着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民族语言打破了中世纪西欧拉丁语“大一统”的格局。方言天然地具有排他性,通过与他者方言的区隔而自我确认,经过数百年演进为民族语言,基于语言形成了排他性的民族认同。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中世纪西欧民族认同具有三个历史性特质:否定性——拒斥帝国形态,生成性——生产自我系谱,排他性——区隔其他族群。民族认同历时性演进为民族主义,进而形成不同社会形态的民族国家。
《天津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