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1金沙城线路检测 中文 | English   

 
 

 

 首页  研究院概况  学术研究  研究院刊物  欧洲文明研究  学界动态  人才培养  资料中心 

 

站内搜索          
 
  学术信息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前沿论坛暨“中世纪欧洲文明及其近代转型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2024-04-24 10:45  

2024年4月12日-14日,由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与安徽师范大学主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承办的“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前沿论坛暨‘中世纪欧洲文明及其近代转型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芜湖召开。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高峰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顾凌,世界中世纪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复旦大学向荣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韩家炳教授主持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高峰校长与顾凌书记分别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他们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高峰校长简要回顾了安徽师范大学的办学历史,介绍了学校人才培养情况与当前正在实施的三大行动计划。顾凌书记简要介绍了历史学院的办学情况,并诚挚邀请与会专家学者来历史学院调研指导工作。向荣教授首先代表学会,感谢安徽师范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感谢历史学院领导和会务组人员的精心组织。随后他结合国内外中世纪史研究情况,指出深入探究中世纪欧洲文明及其近代转型,有助于推进对世界文明演进规律的认识,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与内涵的理解。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成功举办。

在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彭小瑜教授作了题为《由韦伯到托尼:资本主义批判的现代展开》的报告,他从马克斯·韦伯讨论资本主义精神入手,揭示了马克斯·韦伯在“价值中立”的外衣下对资本主义的吹捧,并讨论了托尼的《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马尔库塞对韦伯的批评。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刘城教授在《人文主义与自由意志论》中梳理了自由意志论从奥古斯丁时代到路德时代的思想流变,揭示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发端于半贝拉基主义的独立发展路径,并质疑了布克哈特“文艺复兴带来人文主义”的经典论断。

暨南大学文学院李云飞教授的报告题为《罗塔林吉亚问题与德法分裂格局的形成(888-987年)》,探析了东法兰克(德意志)与西法兰克(法兰西)的分立以及双方对罗塔林吉亚地区的争夺,提出了考察德法分立问题的思路,以及双方彼此和解后在历史记忆场域的继续斗争。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李化成教授作了题为《非利士人的瘟疫研究史评述》的报告,该报告以旧约《撒母耳记》中的“非利士人瘟疫”为例,探讨了确定古代疾病种类的难题:由于文献记载有限且对关键字眼的翻译存在分歧,学者们对该瘟疫性质有不同看法,并且受到不同时期医学知识发展的影响。

在第一组的讨论中,暨南大学文学院蔺志强教授以《中古英格兰王权对自治特权的规制——以安东尼·贝克事件为例》为题,通过达勒姆主教贝克与达勒姆修道院院长霍顿之争、贝克与国王爱德华一世之争的事例分析自治特权的“层累”与冲突、国王与特权具有主导性与共生性的关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许明杰副教授以《“革新吾邦”——中世纪英格兰大宪章的政治话语研究》为题,通过对大宪章中“革新”政治话语的系统研究,从政治文化角度揭示了大宪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得出“危机塑造国家、国家引发危机”的认识。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吕昭副教授作了题为《“他者”与中世纪晚期法国的民族意识》的发言,针对学界关于法国在中世纪晚期形成以国王为核心、以王国为框架的共同体意识的通行解释。她指出,中世纪晚期法国的民族意识并非简单对应单一的英国“他者”,而是在与多重“他者”的复杂历史互动中逐步凝聚而成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陈日华教授在题为《古史重建与英国盎格鲁-撒克逊主义的形成》的发言中,从古史重建的角度,探讨了盎格鲁-撒克逊主义在英国古史书写过程中的形成与演变,指出需要重新建构更加真实的古史。广西师范大学杨韶杰副教授在题为《中世纪英格兰主教群体的政治活动考察》的发言中,指出中世纪英格兰主教群体在政治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主教群体作为文化知识分子、教会领袖和贵族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政治理论的解释和具体参与,对中世纪英国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杨光助理研究员的发言题目为《近代早期法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空间转向》,他指出近代法国城市形成了由职业官员主导的新治理模式,这一基于空间划分的新模式与传统治理模式在旧制度时期长期共存,存在竞争、合作和互补的复杂关系,两种模式的并立跨越了近代法国政治制度的更迭,对当今法国城市基层治理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第二组的讨论中,温州大学人文学院陈勇副教授作了题为《1340年代佛罗伦萨金融危机与欧洲国际贸易体系的重塑》的报告,他阐述了14世纪40年代佛罗伦萨商业银行公司的金融危机如何破坏了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欧洲国际贸易体系,并最终导致了这个体系的重塑。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赵博文助理研究员作了题为《从一体化到再征服:16世纪英格兰对爱尔兰的政策转向》的报告,分析了16世纪英格兰对爱尔兰从“投降与再授”到“再征服”政策转变的影响,指出英格兰对爱尔兰的改革与再征服政策的不彻底,所造成的土地问题是爱尔兰历史问题的重要根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青年副研究员周之桓的发言题为《拉文纳莎草所见中世纪早期的遗嘱与捐赠(476-554)》,他通过五份莎草中记录的6件关于遗嘱和捐赠案例,考察了古典晚期与中世纪早期拉文纳统治阶级与主教本人如何通过遗赠与捐赠的方式向教会转移财产,指出在遗嘱见证与捐赠仪式中,教会与地方行政不断互动,共同建立起一个地方政教关系网络。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陈悦副教授的发言题为《拜占庭金币的特点(330-1081年)》,她指出稳定性是拜占庭金币最大的特点,发行金币是为了满足帝国行政与军事开支,稳定的金币在本质上是拜占庭皇帝维持中央集权统治的工具。华中师范大学詹娜教授在题为《17世纪法国贫困治理的央地博弈》的发言中指出,17世纪法国救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揭示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王权与教权之间的权力互动,地方政府和教会的参与使救济院成为中央与地方、世俗与宗教权力交锋的场域,这些互动为法国从近代到现代的转型奠定了基础。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冯雅琼的发言题为《近代早期英国的燃料危机与社会认知》,她从近代早期英国人对能源危机的感受、时人对煤炭及煤烟的看法以及在解决煤烟问题、应对燃料危机时的对策三个问题入手,关注了近代早期英国燃料危机的复杂性和地方多样性。英国伦敦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后江丽的发言题为《近代早期英格兰西北部乡村仆从的工资与雇佣模式》,她基于肖特沃斯家庭账簿、1595年兰开夏郡的官方工资标准以及遗嘱等大量原始史料,探讨了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英格兰西北部乡村仆从的工资劳动实践及其雇佣模式,认为16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已经出现了许多仆从的实际工资超过法定工资额度的情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易晋铭在题为《中世纪英格兰的财政能力扩张》的报告中探讨了中世纪英格兰国王政府如何通过财政署的档案管理和制度创新应对公共税收取代封建捐税所带来的财政治理危机,最终实现了财政治理能力的扩张。

在第三组的讨论中,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李腾教授的发言题为《中古德意志与12世纪文艺复兴》,他阐述了中古德意志地区在12世纪文艺复兴中的独特地位,从帝国权威与“奥托文艺复兴”、政教关系与隐修改革、“保守主义神学”三个方面重新考察了中古德意志在12世纪文艺复兴中的历史地位,他认为中古德意志地区的文化发展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研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尚洁副教授作了题为《水城托尔切诺的沉没与“威尼斯神话”再思考》的发言,她梳理了威尼斯起源的几种论断,认为在研究威尼斯起源问题时要去神话化,介绍了新视域、新方法下的威尼斯起源考察,指出环境和资源已经成为学者们的主要考量因素。武汉大学艺术学院讲师葛佳嘉的发言题为《歌声中的宗教改革:英国格律诗篇与新教文化》,她探讨了英国宗教改革时期格律诗篇歌唱在教会仪式改革、宗教与政治冲突以及新教文化身份认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展现了英国宗教改革的深层连续性和独特性。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麦殷闻作了题为《格洛斯特修道院国王特许状伪造案与12世纪英格兰王国特许状审核制度发轫》的发言,通过分析12世纪中期格洛斯特修道院伪造国王特许状的案件,探讨了特许状审核制度在教会和国王政府中的初期发展,并指出这一制度的核心目的并非鉴别真伪,而是为了确保主教和国王对土地所有权的监管和控制。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倪正春副教授的发言题为《法国大革命对英国议会圈地的影响》,她认为在法国大革命中财产权利遭到彻底破坏的刺激下,英国加快了通过议会圈地明确土地权利的步伐,同时还企图通过战争的形式把法国拉到合法确立土地权利的轨道上。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郁迪在题为《重审霍布斯与哈林顿政治思想的基础》发言中,通过对比分析17世纪英国内战时期霍布斯和哈林顿在人性论、理性、权力、权威等核心问题上的分歧,探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近代政治思想取径,并进一步分析了霍布斯对共和理论的批评及其背后的历史特殊性。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王闯闯副教授作了题为《从“泰德沃斯鼓手事件”看英国巫术信仰的衰落》的发言,他梳理了17世纪60年代“泰德沃斯鼓手事件”的过程,分析了论辩双方的主张与理据,探讨了英国巫术信仰在17世纪后期逐渐衰落的原因,认为与公共领域的形成、中等阶层文化品味的转变等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于振洋以《中世纪晚期英国寄宿法令的实施与成效》为题,通过梳理中世纪晚期英格兰王室政府颁布寄宿法令的缘由、演变过程及其实施成效,认为该法令体现了英格兰王室政府在贸易治理中的基本特征,即在不违背经济伦理的前提下,坚持国王利益至上,并兼顾平衡外国商人与本国商人的利益。

在讨论环节,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充分交流,展现了切磋学问、砥砺思想的良好学术氛围,推进了中世纪史领域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论坛闭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白春晓教授主持,刘城教授作学术总结,她认为世界史研究要有语言、文本、思想的基础,研究难度较大,但是本次会议体现出学者们选题的新意与研究的功底,反映了近年来国内中世纪史研究的进展。王闯闯副教授代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表示感谢。向荣教授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会议的专业化程度之高,令人印象深刻,他指出学术研究既要有深厚的功底,又要有好的选题,希望学者们共同努力推进中国的世界史研究。

转自“安师大世界史”微信公众号。

关闭窗口

Baidu
sogou